2025年4月5日,郑州文化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春季公益课堂第三课在王沟村开课。毕业于河南大学国画系的焦海英老师以“水墨乡趣——画一篮磨盘柿子”为主题,为村里的20余名孩子带来一堂生动活泼的传统国画体验课。
课程伊始,焦海英老师带领孩子们回顾上节课的运笔技巧,通过“提、按、顿、挫”口诀强化控笔能力。孩子们在宣纸上反复练习水墨浓淡渐变与线面结合画法,为创作打下基础。“笔锋侧一点,墨色就会从深到浅自然过渡哦!”焦老师穿梭在课桌间,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
本次课程以王沟村特色农产品“磨盘柿子”为创作主题。焦老师先以水墨勾勒竹篮纹理,随后重点示范如何用“曙红”调出柿子的饱满色泽:“红色要层层晕染,留出高光,就像阳光照在柿子上的样子。”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蘸取颜料,时而模仿老师笔法,时而自由发挥,笔下柿子或圆润可爱,或憨态可掬。
经过两小时创作,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秋柿满篮图》跃然纸上。9岁的王雨轩骄傲地举着画作:“我用红色画了10个柿子,焦老师说这是我的‘十全十美’”课程尾声,孩子们将作品展示于“乡村艺术长廊”,红彤彤的柿子与质朴的竹篮相映成趣,成为春日里一道靓丽风景。
毕业于河南大学国画系、主攻花鸟画的焦海英老师表示:“乡村孩子对色彩和自然的感知力非常敏锐,国画能帮助他们更细腻地观察家乡风物。”郑州文化馆从去年开始已开展8场乡村公益美育课,惠及100余名儿童。未来还将结合二十四节气、农时特色开发系列课程,让传统文化扎根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