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溱洧婚俗

发布时间:2023-11-09 11:09

类型:民俗级别:市级 地区:郑州新密市

新密位于中岳嵩山东麓,处于溱洧文化的中心。溱洧婚俗,是以新密溱洧流域的 重要民俗事项,还包含了登封、新郑、许昌、尉氏、鄢陵等地。 新密婚俗历史久远。古时,人们以黄昏为吉时。“婿曰婚,女曰姻。婿以昏时来 迎,女则因之而去,故曰‘婚姻’”。人类的婚姻古已有之,在母系社会时期,多是 以走婚的形式出现,也有女娶男的现象。父系社会,构成了“婚姻”。汉民族的婚姻 制度形成较早,早在伏羲时代,即有男女嫁娶的礼仪,以俪皮为礼。俪皮就是两张鹿 皮,有成双之意,配偶之象征。古今称夫妇为“伉俪”,即为其源。

 

自周代开始,礼乐婚姻制度完备,有六仪之繁。郑樵《通志·略》曰:“伏羲氏 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夏氏亲 迎於庭,殷迎於堂,周制限 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 迎於户,六礼之仪始备。一 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 吉、四曰纳徵、五曰清期、 六曰亲迎。”封建社会的礼 仪制度,多是以周礼为依 据,婚俗礼仪,是周代六礼 之仪延续下来的。

 

溱洧婚俗和“六礼之仪”基 本相同,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某 些细节又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 纳采是“六礼之仪”之首,而这 里有所简化,即“提婚”而已, 不再用雁,不备重礼。“问名” 在现在,变为二部分,叫“打 听”和“传契”。“纳吉”现在 叫“合八字”,不再问卜,由算 卦先生按“周易”的发展,推算 其相生相克,决定吉凶。“纳 徵”,现在叫“订婚礼”“换表 记”,隆重的彩礼,这时要全部 兑现,礼仪郑重,以示决定,过 去男女并不见面,“换表记”是 民国以来的发展。“请期”,是 “择好”和“送好”的统一,又 叫“下书”,女方接书之后,便要准备嫁妆。“亲迎”,现在叫“大娶”,是隆重的 六礼仪式之一,礼艺繁缛,内涵丰富,意蕴深长,从“上坟”“安神”始,直到“回 门”“叫客”至,人生六礼的婚姻仪式,人生极为重要的大事。 溱洧婚俗基本内容是中原婚俗的核心组成部分,继承、保留了中华民族封建社 会婚姻“六礼之仪”的全部内容并有所发展。如溱之有婚俗的迎亲,在新密表现得更 为具体,有地方风情。亲迎,“新婿亲至女家迎娶”谓之亲迎。亲迎也就是最后极为 隆重的结婚大典。溱洧婚俗视结婚典礼谓“小登科”,素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 时”,人生快事的美称,礼节仪式十分的复杂繁缛,大致分:告祖、安神、演礼、安 床(撒帐),此为前一日。吉日则有:披彩(绸)、朝祖(祭祖)、起程、接礼、入座礼,谢厨礼、正席礼、披(绸)礼、拜祖礼、拜父母礼、三清礼、上轿礼、起轿 礼、迎贺礼、过桥礼、拜堂礼、洞房礼、上头礼、闹房。女方则有送客,抬嫁妆,一 应人等的入门礼,入座礼,谢厨礼等,第二天,新媳妇则有试厨、上坟、叩头、认亲 等仪式。第三天,新媳妇夫妻双双回娘家叫“回面”。

 

溱洧婚俗由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民俗学、人类学、传统礼俗、传统道德教 育、孝悌文化、文化性和艺术性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婚姻习俗中,那些 繁缛的仪式和礼节,礼仪行为,起到了封建时代礼仪道德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这些 形式,领悟人生的转折,对长者、长辈、祖宗、神灵的忠诚与孝敬,让观者领略人生 礼仪的至诚至敬,忠孝节义的庄重肃穆,人生在世的行为标准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所 形成的礼教方式和制度在广大汉民族群众中的传承作用和教育作用,是深远的。

 

2009年,新密溱洧婚俗列入第二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河南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新密溱洧婚俗”改为“婚俗”,登封市申报的“嵩山 婚俗”项目作为“婚俗”列入第一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