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营狮鼓

发布时间:2023-12-25 16:50

类型:祥营狮鼓级别:市级 地区:郑州市高新区

祥营狮鼓所在地祥营村,隶属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沟赵办事处。祥营 名称由来与宋真宗年间的祥符县有关。祥符县,原名浚化县,据历史记载,于北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 1016年)改名,以祥符年号为县名,治所与开封县同 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祥营四周建起土寨,共有东、西、南、北四个 寨门,民间有俗语“东门大,西门小,南门好,北门赖”,正是这个最“赖”的北 门上“祥营镇”石刻门匾至今保存完好。

 

祥营村自古地理位置优越,曾是旧郑县(现郑州)、荥阳、荥泽(现古荥镇) 三县交界处,村中十字路口是三县分界点。路西南即荥阳,西北是荥泽,东边是郑 县,俗称“一步跨三县”。祥营村自古商业贸易兴盛,有药铺、饭店、粮行、银匠 铺、铁匠铺等几十余家,逢单日(农历)集外,每年还有正月初七火神庙会、二月初二龙王庙会、八月十五奶奶庙会、 九月十三关帝庙会等等大小庙会。祥营 村东的火神庙远近闻名,逢集会有狮鼓 表演、旱船杂耍等,数以万计的群众围 观,热闹非凡。祥营狮鼓因庙而兴,自 产生起就与祥营众多庙宇殿堂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每逢有村里男孩加入祥营 狮鼓的训练,都来到“关帝”面前,磕 头拜师,对天发誓:“所学狮鼓技艺不 泄露、不外传。”目前,祥营狮鼓的狮鼓、狮子皮、游龙、战旗、锣镲铜器等器材 就存放在该庙中。

 

祥营狮鼓,据传起源于北宋真宗年间。其中,祥营狮鼓中边行走边表演的“路 鼓”,在《周礼·地官司徒》中就有记载:“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 乐,以和军旅……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 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此文中还记载了“铜(金)器”对鼓的指挥作 用:“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饶止鼓,以金铎通鼓。”祥营狮鼓与此一脉 相承,狮鼓表演中以锣、铙、镲等铜器指挥狮鼓的起止、强弱、变换等等。

 

祥营狮鼓有据可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出生在清道光初年的祥营 村民郭丙仁、郭丙辰兄弟二人是目前可知的早期鼓手(祥营村《郭氏家谱》中有记 载),但是,具体表演人数、当年表演情况已不可考。到了光绪年间,出现了以表 “狮子头”著名的郭大栓为代表的一批舞狮艺人;民国年间,以著名鼓手郭太为 代表的表演者已多达30人。可以说,清末民初是祥营狮鼓的巅峰时期,该时期的祥 营狮鼓以郭姓艺人为主,技艺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故事最多。民国后期,祥营狮 鼓开始逐渐没落,绝技随着表演者的去世逐渐消逝。直至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召开, 文艺工作广受关注,祥营狮鼓也重新焕发其生命力,逐渐发展壮大。

 

2016年,祥营狮鼓列入第五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