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河阴石榴栽培技艺

发布时间:2023-11-09 16:07

类型:传统手工技艺级别:市级 地区:郑州荥阳市

早在唐代,河阴广武山一带(今属荥阳)即有“皇家果园庄”之称,河阴石榴 正是在盛唐时期成为宫廷贡品。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把河阴石榴列为“美 食”之一。元代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记载:“石榴,以河阴者为最佳。”从唐 代算起,河阴石榴已有1200多年的栽培史。

 

广武山居黄土丘陵,山中沟壑纵横,居民多改良山坡陡崖成为或大或小的坎地耕 种。而坎崖之地的崖头边角甚易坍塌,影响耕地面积的完整,影响农作物的收获。所 以,多选野生石榴树植于坎边崖头。石榴树易生易长,且根系发达,一排溜石榴树茂 密田边地头,可以起到保护耕地的作用。古代乡民,一代代选择石榴树满山遍野栽植 之时,发现其花可美化环境,其果可甜润养身;然而,不同品种的果实质量差异又相 当大,所以,就竞相选育品质上佳者 晶莹石榴籽 繁衍、种植。

 

古时,多在伏天插枝培育,图 省事者,取石榴树根部嫩条,深插土 中,压实即可(俗话称之为“砸石 榴”);讲究成活率者,取嫩条后, 将软条编成圈状(俗话称之为“窝 圈”),再埋入土中,盖让嫩条多与 土壤接触,便于扎根成活。古代流传谚话说:“深深插,重重砸(即把土砸实,使 嫩条与土壤紧密接触),是根棒槌也发芽。

 

人们还发现,壑谷之中的石榴较岭坡高 处的石榴结实更为甜美,其果实更硕,籽粒也 更大。这样,便将良品石榴移栽到岭坡高处的 田坎地崖,以淘汰品质劣者。在无数次的改良 进程中,籽粒少、汁味涩的铁皮石榴逐步淘 汰,河阴软籽石榴的品种优势逐步显现,且进 一步得到改良。河阴软籽石榴(俗称“软渣石 榴”)也由皮色发青、籽色晶莹纯白、口味纯 甜,演进为皮薄、皮色黄红、籽大、籽色晶莹 透淡红(或粉色)、汁甜带微酸,品位有了质 的进化。河阴石榴便在人工培养与淘汰中, 造就出精品问世。人们同样在实践中发现, 抑制石榴树的“疯长”,有利于果实个头、 数量、籽粒的品质优化。于是他们采取“科”树的办法。“科”石榴树分两部分。一 为刨根边嫩条,不让乱长;一为“科”树枝上多余的“明条”(即新发的嫩条),不 让疯发。这样,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优良品种的石榴在漫山遍野的栽培中“横空出 世”,形成“河阴石榴”名牌,形成皇廷的贡品。民谚:“河阴石榴砀山梨,新郑小 枣甜如蜜”,千百年来在中原大地广为传诵。

 

歌咏河阴石榴或歌咏石榴的诗章已融入荥阳河阴石榴文化之中。唐代诗人元 稹《感石榴二十韵》写道:“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 槎。……绿叶裁烟翠,红英动日华。……风翻一树火,电转五云车。绛帐迎霄日,芙 蕖绽早牙。”韦应物《榴花》写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杜牧 《山石榴》写道:“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 翠云髻。”白居易《石榴树》写道:“可怜颜色好乘凉,叶剪红笺花扑霜。伞盖低垂金翡翠,熏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千灯暖,夏蕊浓焚百和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 教桃柳占年芳。”宋代诗人杨万里《咏石榴》写道:“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 玉为浆。”金代诗人王庭筠《河阴道上》写道:“梨子成荫杏子春,榴花相映可怜 生。”又写道:“一色生红三十里,际山多少石榴花?”元代诗人马祖常《真中丞折 枝石榴》写道:“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等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 时开。”明代诗人蒋一葵《石榴》写道:“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 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近人邢华昶《河阴石榴人人夸》写道:“火红的季 节火红的花,河阴石榴满山崖。”李有臣写道:“河阴石榴神峪涧,曾为贡物悦龙 颜。榴花粉杏争春美,榴籽苹果共秋甜。溢光流彩武岭树,出诗入画翰墨苑。日啖石 榴三五个,远离桑海不慕仙。”王文奎写道:“河阴石榴遍敖山,籽软味鲜品种繁。 世人皆称长寿果,消食开胃舒心田。”

 

河阴石榴能称之为“仙石榴”,形成如此丰富的民间文化和历代的诗词文化,完 全来自它自身的独特的风情。它籽粒似玛瑙水晶,子多子大且饱满,色泽晶莹红艳喜 人,随着科学的发展,河阴石榴的栽培技艺也有了进步更新。

 

河阴石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许多美丽的 名字:丹若、沃丹、金罂等。丹是红 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 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 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 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 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五月 榴花的花神,是传说中的鬼王钟馗, 而至于民间所绘的钟馗画像,耳边都 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更表示以火 样性格的钟馗来做火样的石榴花神, 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论中,榴花总是列为花主之一,称为花盟主,辅以栀子、蜀葵、孩儿菊、石竹、紫薇等,这些花 则被称为花客卿或花使令,可见古人对石榴的推崇。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 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吉庆、团圆的佳兆,是我国人民喜爱 的吉祥之果,在民间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和独具特色的民间石榴文化。 石榴籽粒丰满,在民间象征多子和丰产;人们常用“连着枝叶、切开一角、露出累累 果实的石榴”的图案,以象征多子多孙,谓之“榴开百子”;石榴又是我国人民彼此 馈赠的重要礼品,中秋佳节送石榴,成为应节吉祥的象征;石榴的榴原作“留”,故 被人赋予“留”之意,“折柳赠别”与“送榴传谊”,成为有中原特色的民俗。石榴 与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许是因人有人说石榴花像妇女的裙裾。梁 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 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 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久而久之,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 子的代称,吟咏河阴石榴的佳句,生动地描述了河阴石榴栽培之盛。

 

2007年,荥阳河阴石榴栽培技艺列入第一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