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总人次:865947
郑州文化馆召开“行走华夏,红色印迹”文艺创作座谈会
2025-03-12 15:25:47
返回上一级

3月3日,“行走华夏,红色印迹”文艺创作座谈会在郑州文化馆召开。本次座谈会邀请中国内地特型演员李光彩等专家到会座谈,着重围绕“黄河”、“嵩山”和“商都”主题,聚焦红色文艺创作方向与实践,文化馆文艺工作者与专家积极交流,共商文艺创作发展之路。

微信图片_20250312151418.jpg

著名演员李光彩凭借丰富履历,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他是国内最年轻、最酷似青年毛泽东的被毛主席家属两次钦点饰演青年毛泽东的特型演员。担任毛泽东智慧学院院长,并先后受聘于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北京文理研修学院影视学部学科带头人,主要作品有《毛岸英》、《澎湃》。与此同时还积极投身于创作和教育工作,拍摄了《红军洞》《青年的足迹》等纪录片,他指出这类作品能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历史,通过实地追寻主席与红军的历史踪迹,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研,成功促进了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座谈会期间,文化馆文艺工作者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共同探讨了郑州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在当代与文旅融合的特点和优势,强调了郑州作为一座充满现代活动的城市,既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黄帝文化、商都文化、黄河文化、嵩山文化、二七纪念塔文化等都是极具影响力和价值的文化资源。黄帝故里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脉记忆;黄河文化贯穿郑州,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变迁;二七纪念塔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铭刻着工人阶级不屈抗争的历史。立足现代视角,挖掘郑州故事是关键,天地之中的独特地理文化标识、闻名遐迩的功夫文化,都是打造郑州品牌文化的重要元素。不仅要立足郑州,更要从中国文化的宏大角度出发,挖掘具有国际影响力、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将郑州的文化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格局中展现。

微信图片_20250312151442.jpg

在挖掘郑州文化的基础上,可巧妙串联红色动线。例如,将黄帝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红色革命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相融合,探寻二者在历史传承中的联系;从黄河文化孕育的坚韧不拔品质中,找到与红色奋斗精神的契合点;以二七纪念塔为核心,深入挖掘周边的红色历史故事,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关于宣传推广,文艺工作者们提出,利用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微短剧等多种形式,以现代传播手段解读郑州。短视频凭借其碎片化、传播快的特点,能快速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则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深入展现郑州文化与红色精神;纪录片以真实、专业的视角,呈现郑州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微短剧凭借轻松有趣的风格,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郑州,促进文旅融合。

微信图片_20250312151446.jpg

郑州“黄河诗歌老人”范国甫,在座谈会上也积极分享。他早年便投身于黄河文化相关工作,积累了海量资料和素材。多年来,他在黄河诗林、黄河诗词领域潜心耕耘,创作与整理了大量相关作品。这些资料和作品饱含着对黄河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为红色文艺创作以及郑州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从文化内涵到表现形式,都能为创作者们带来诸多灵感与参考,助力打造更具文化深度和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

此次座谈会为文艺创作注入新活力,后续创作者们将组织实地采风,定期交流,推动“行走华夏红色印迹”文艺创作项目稳步前行,用优秀作品传承红色基因。

微信图片_20250312151449.jpg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