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文化馆举办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成果展

发布时间:2019-10-29 10:31

8月12日下午,2019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才培养》成果展“千年不绝响”在郑州文化馆正式开幕。本次成果展由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州正合古琴研究所、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遗产学院、河南畅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展出将于8月——9月在郑州、上海、北京三个城市进行。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由王栋老师主持、主讲,并聘请中国古琴教育专家杨青老师和审美分析专家管郁生先生以及斫琴师贾艳伟先生授课。项目从将近五百份报名表中精选出来自全国十六个省、直辖市的三十名学员参加学习。通过对项目教学成果的展示,让更多人对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的传承与现状得到清晰的认识与更多的了解。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史称“华夏正音”,千百年来寄寓了中国的正统思想和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被古今华夏子孙珍视。中州琴派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在中原多个地区制作、生产与传承,尤其在郑州、开封、洛阳、南阳等地制作与生产。郑州是历史上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重要传承基地。早在清代,有多位著名斫琴师,在郑传承与授徒,在国内琴界产生过重要影响,如徐元白、石佑宗、石振中等大师。中州琴派古琴斫制技艺,是我国传统工艺和人文文化的综合载体,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载体,中州派古琴风格独特具有明显地域和流派特征。中州派琴器具有音色清丽透润,款敦厚中、高古端严、余韵绵长等特点。

近代中原地区战乱频发和自然灾害,古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遭受苦难和冲击。新中国成立后,古琴文化中心偏离中原,多在北京、江苏、浙江等地传承,国内古琴制作者甚少,古琴制作技艺一度面临濒危状况。徐元白、石佑宗、石振中等大师在民国期间保护和存续了中州琴派演奏和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改革开放后,随着老琴家们离世,古琴谱和琴器散失严重,传承脉络和传承区域比较单一等原因,加之古琴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新的传承人甚少,使这项传统的精湛技艺面临断代的尴尬境地和危机。

古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被定义成文人和贵族器物,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符号对当今的社会和艺术以及人文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对中国主流哲学思想、古代音乐美学和工艺美术产生直接影响。2019年,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对中州派古琴脱离濒危状况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才培养项目以培养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才,传承发展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目标。涉及包括《中国传统古琴造型审美分析》《中国古琴艺术》《古琴演奏基础》《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理论》《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实操》系列课程,随着项目逐层展开,参加课程的学员详细了解掌握了传统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并为后世留下一批研究当代艺术的古琴实物。此次展出精选出三十张参训学员成果作品进行展示,对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今后的传承传播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分享到:

回到顶部